人生存盘失效后033(1 / 2)
&esp;&esp;楚琅小时候一共对星星许了两个愿望,一个希望妈妈能够幸福,一个希望卉卉能够快乐,但似乎二者总是这样的水火不容。
&esp;&esp;他夹在两个人中间,像海水上面漂浮着的一个孤岛。
&esp;&esp;在母亲的殷殷期盼,和心上人无尽的痛苦中夹缝求生,也许人生就是这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无法做到两全。
&esp;&esp;——
&esp;&esp;我面无表情的看着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流泪的楚琅,他第一次让我接触到他的痛苦。
&esp;&esp;但我是个很坏的人,我只在意我自己的痛苦。
&esp;&esp;所以在他过来拉我胳膊的时候我后退了一步,冷笑道:“那你现在应该知道我很讨厌你了吧。”
&esp;&esp;“不要再来自以为是地对我好了。”
&esp;&esp;说完我便转身,不去看他的眼睛,这样,我就可以无视他的痛苦,就和他无数次在他的母亲面前,无视我的痛苦一样。
&esp;&esp;或许对于楚琅来说,喜欢我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需要做很多很多很多,却也只能让我不讨厌他罢了。
&esp;&esp;其实对于我来说,讨厌他也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情,因为在那一段漫长又孤独的岁月里面,陪伴我的是楚琅,那个时候爱我的人很少,失去妈妈的我只剩下他。
&esp;&esp;说喜欢很难,说讨厌更难。
&esp;&esp;最好的结局就是彼此生命不再相连。
&esp;&esp;在这一瞬间,我希望他依旧是那个在我的生命里占比不多的上司,这样我的一切情绪都便有了一个有力的落脚点。
&esp;&esp;我做不到去真正地宽恕他,因为这样会让我觉得,这是对我自己的、残忍的背叛。
&esp;&esp;——
&esp;&esp;回到家里的时候,继母和上次那样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待着儿子回家,但看见率先进来的是我,她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然后把目光移开。
&esp;&esp;我也懒得去看她,转身就上了楼。
&esp;&esp;来到房间关上了房门,整个身体才总算松懈了下来,在这个家里,也只有这么一小块地方是属于我的。
&esp;&esp;我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打开了电脑,点进了一个数学学习的论坛里面。
&esp;&esp;这个论坛是我上辈子参加竞赛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数学爱好者的聚集地,有不少竞赛的大佬会在里面分享一些干货。
&esp;&esp;老郑给我提起了竞赛的事情,说下一次竞赛会争取让我去参加,我本来也是打算去参加竞赛的,毕竟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别的优点,就只会考试了。
&esp;&esp;现在回到了这种能力最吃香的高中时代,不一展拳脚都说不过去。
&esp;&esp;哪怕有了人生存盘,我依旧习惯在做任何事之前都先做好准备,什么都不做会让我有些无端的焦虑,我似乎只要还在这个世界上呼吸一天,就没有那一刻是不焦虑不紧张的。
&esp;&esp;因为刘烽的原因,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敢再去触碰数学,哪怕大学的博导有人脉给我介绍有关数学的、更好的工作。
&esp;&esp;其实在刚开始转行碰壁的时候我不是没有想过自己要是当初没有拒绝博导的邀请,去中科院工作,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
&esp;&esp;但我深知我只是个能力配不上成绩的伪天才,每一天都在害怕自己被戳穿,刘烽的存在更是让我本来的平庸显得无所遁形。
&esp;&esp;我害怕自己不能做到最好,所以逃避着不去面对,我真的很害怕那些对我怀揣着期待的人,对我露出失望的眼神。
&esp;&esp;所以在再次打开这个论坛的时候我还有些恍如隔世。
&esp;&esp;排在热门第一的是一个id为【今天也在梦想考研上清北】的帖主发的一道数学题:“今天我的学校请来了个数学教授来给我们代了一天课,一节课下来他给我讲了几道题,一题都没听懂。”
&esp;&esp;说完他附上了几张照片。
&esp;&esp;“真怀疑自己是假的数学系的(捂脸哭)”
&esp;&esp;我的目光凝在了照片上面,原因无他,站在台上讲课的教授正是我上辈子的博导,中国数学界的泰斗,林超佑。
&esp;&esp;下面的评论被一水地刷屏了:
&esp;&esp;“靠什么鬼?”
&esp;&esp;“感觉自己这么多年学了个假的数学。”
&esp;&esp;“艾特一下派克大佬,看看他会不会解。”
&esp;&esp;然后下面是一水地关于一个id的艾特。
&esp;&esp;“大佬出来救场看看派克”
&esp;&esp;“派克大佬,这是分形几何吧,你最近不就在研究这个派克”
&esp;&esp;……
&esp;&esp;我看了几条没有继续往下看,大致看了一下题目发现是关于分形几何的。
&esp;&esp;分形几何的运算过程非常复杂,甚至在网上类似的资料都非常少。
&esp;&esp;我对分形几何印象非常深刻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里的第叁道大题,就是关于分形几何的,我当时的大脑一片空白。
&esp;&esp;很显然这道题目触及了我的知识盲区,我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到它的。
&esp;&esp;为了拿到这个金奖,我一共重来了五次,忘记自己花了多长时间磕下了好几本分形几何的着作,结合对拿到竞赛题目反复的研究,总算解开了那到题目。
&esp;&esp;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分形几何的难题对于我来说都是一场噩梦,以至于我对于当时拿了第二名的刘烽下意识地产生了心理上面的畏惧。
&esp;&esp;很难想象一个人在那样短的时间内解出那样的难题,而且据说他当初拿第二名不是因为那题不会做,只不过是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esp;&esp;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我的横插一脚,他会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esp;&esp;看着论坛上的那道题目,我手指动了动,神鬼差使地抽出来一张草稿纸开始运算了起来。
&esp;&esp;有些高中老师挂在嘴上的名言也不是全是鸡汤,学习真的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刚开始看题目的时候我的笔尖顿了很久。
&esp;&esp;但渐渐的,随着题目阅读次数的增加,那些曾经刻进过我大脑里面的知识开始浮现,手上渐渐地就有了动作。
&esp;&esp;不知不觉间两个半小时就过去了,运算的过程写满了我整整一张a4纸,我再反复推敲了几遍,感觉自己的运算过程大致没有什么问题的时候,我用手机把自己所写的题目派了下来。
&esp;&esp;然后上传到了电脑论坛上。